这场会议,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委员与中央部委有关负责人谈了一件大事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2023-12-08 16:23:02

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协商座谈会聚焦“建立健全创新技能导向的产业工人激励机制”主题建言献策、增进共识——

坚持技能导向,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产业工人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何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课题。12月5日,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领导同志参与,部分工会界委员,产业工人和企业代表,工信部、人社部、国务院国资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共聚一堂,围绕“建立健全创新技能导向的产业工人激励机制”主题建言资政、协商交流、增进共识,努力为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贡献智慧。

1.jpg

完善制度培育“顶梁柱”式人才

2017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拉开帷幕。经过各方共同努力,这项与亿万产业工人息息相关的重大改革带来了显著变化。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

作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副组长,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马璐委员见证了改革以来在政策体系、工作格局、激励机制等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特别是中央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系列政策,实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发展贯通制度和“新八级工”制度,开展技能人才专项激励计划试点,在央企实施高技能人才支持计划,涵盖技术工人职业生涯全过程,涉及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各方面。

委员们在调研中也注意到,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高技能人才依然短缺,综合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足、薪酬待遇偏低、职业发展存在“天花板”等问题,影响着产业工人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改革力度。

“人才紧缺、培养体系和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已成为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瓶颈问题。”航天科技第一研究院二一一厂一车间主任工艺师刘争委员介绍,我国有450万制造业企业,在未来10到20年间,这些企业至少有20%要向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方向转型。“输送‘顶梁柱’式技术技能人才,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

职校毕业,代表中国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得车身修理项目金牌,进入企业成为技师,成长为上海市首席技师,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上汽通用整车制造工程部班组长徐澳门,用6年时间完成了令许多同龄人羡慕的华丽转身。来自中国石油大港油田第二采油厂的采油工冯萌萌,也在几年的时间里先后考取采油技师、高级技师,并在2022年考评为首席技师。

“我切身感受到掌握技术、勇于创新对个人发展和企业进步的重要性。”冯萌萌说,2022年我国实施了“新八级工”制度,在技术工人职业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徐澳门和冯萌萌希望这样的利好政策能够更多一些,执行能够更扎实一些,“投入更多支持力度,让产业工人专业能力‘强起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体系‘活起来’,优秀技术人才在企业晋升体系中‘用起来’”。

2.jpg

马璐委员表示,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点围绕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聚焦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促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维护劳动经济权益、产业工人建功立业等6个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深化改革举措,细化强化各方责任,并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法立法进程。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江广平则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同时,建议将“大国工匠”作为国家级技术工人表彰奖项,进一步健全完善表彰体系,着力解决技术工人激励不足的问题。

提技增收助力“蓝领荣耀”

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74.8%的产业工人没有取得技能等级。委员们分析认为,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技能劳动者待遇长期偏低,职业吸引力不够,创新成果效益没有得到共享。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还占有较大市场,有的产业工人特别是年轻产业工人对自身职业发展前景缺乏信心,产业工人队伍存在后继乏人的趋势。”江广平委员直言,要不断提高产业工人薪酬待遇,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推动企业在工资结构中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工资单元,建立职工创新成果参与分配的办法。

3.jpg

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王晓峰委员表示,一方面应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质量,增加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千方百计打造一批职业教育的“985”“211”和“双一流”,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要着力完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比如采取股权分红激励等方式,增加一线产业工人的劳动报酬。

刘争委员表示,应在人才评价体系中增加反映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业绩成果评价,鼓励复合技能人才多工种等级认定,分别按各工种能力和业绩给予相应待遇。

 

对此,委员们明确建议,应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创新创造、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和收入合理增长机制。

4.jpg

如何通过协商来保障技能在收入分配上的优势?全国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粟斌委员提出,要深化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推进技术工人“提技增收”。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启动以来,部分地方形成了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等典型经验。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是针对职工的知识、技术、技能等创新要素价值开展的协商,能够使职工技能提升与薪酬增长紧密关联,有利于树立“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贡献者多得”的导向。

对此,粟斌委员建议,要破解制度建设问题,加快推进集体协商专门立法。同时,破解政策落地问题,贯彻落实好《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等文件,央企、国企应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企业是关键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开展以来,相关部委已先后制定职业教育改革、新八级工制度、技能导向激励机制等政策文件100多个。同时,包括大型央企在内的110家企业开展了十大产业百家企业深化产改专项行动,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有354家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如何让好政策落地,让广大产业工人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一个重要的路径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打通改革举措落地“最后一公里”。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作为技能人才的用工主体,应进一步提升在技能人才培育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强化主体责任。”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荆春宁认为,“企业应淡化技能人才在学历等方面的要求,真正关注到技能人才在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上的核心优势。”

荆春宁的观点,得到了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文委员的积极响应:“和谐的劳动关系,员工的归属感,技能培训的体系建设,都是民营企业生命力的来源。”

严建文委员和荆春宁对技能人才培养给予了特别关注,认为企业可以更多参与职业院校能力建设,实现资源联合、双向合作,提升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的关联度,为技能人才队伍创造更好的就业和发展前景,吸引更多高潜质人才向技能人才方向发展。

“要切实遏制企业‘重挖人、轻培养’之风。”王晓峰委员认为,应引导企业发挥技能培训主体作用,督促企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将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培训。

“鼓励企业落实‘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打通不同序列间横向贯通的职业发展路径”“企业应积极主动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进一步健全薪酬分配制度和合理增长机制”“企业要制定政策,推动高技能人才由‘拿证书要待遇’向‘凭业绩挣待遇’转变”……

近3个小时的座谈,14位委员和产业工人代表先后发言,提问题、想办法,相关部委负责人详细介绍、坦诚作答。集思广益的背后,是共同的理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最新推荐

2023年桂滇黔三省(区)三州(市)铝产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圆满举办

2023年桂滇黔三省(区)三州(市)铝产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圆满举办

11月28-30日,2023年桂滇黔三省(区)三州(市)铝产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百色市圆满举办。来自广西壮族自…[详细]

点击排行

近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