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南腹地,有一片叫百色的热土。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李明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了百色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这是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影响和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实践,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硝烟虽散,英雄不朽。如今,在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军部旧址等100多处红色革命纪念场所,一座座历史丰碑在壮乡红城中矗立。
2021年1月底,八桂大地暖阳如春。位于崇左市龙州独山路的龙州起义纪念馆内,记者遇到前来参观的王先生。他在当地工作,这天特意带着从兰州来的父母到纪念馆参观,“以前在电视上看过百色起义、龙州起义,这次专门到实地来找寻革命先辈的足迹。看完之后收获很大,感觉经受了一次精神洗礼。”
运筹帷幄建立根据地
位于百色市百年古街解放街39号的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是当地老百姓引以为傲的一个地方。粤东会馆始建于1720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广东商人来百色经商的主要落脚点。
1929年7月,年仅25岁的邓小平受中共中央委派,从上海来到百色,在粤东会馆运筹帷幄,领导指挥了百色起义。
百色起义建立起来的右江革命根据地,面积3万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右江革命根据地同随后龙州起义建立的左江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涉及左江、右江、红水河流域共27个县,面积达到5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万,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瞩目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
“革命先烈们给我们留下了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实事求是的奋斗精神、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团结奋斗的优秀品质,这是百色起义精神的内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的传家宝。”百色起义纪念馆研究部馆员麻高说。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邓政委扬起马鞭猛抽一下白马屁股,战马长嘶一声向前奔去,白马的身影越来越小,但邓政委的形象在我们眼中永远没有消失……”崇左市龙州县鸭水村村民梁炳聪讲述着父亲回忆录里的这一段话。
今年71岁的梁炳聪思路清晰、声音洪亮,他的父亲梁玉汉原名谢德成,曾两次担任邓小平在广西的贴身警卫。有一次,谢德成护送邓小平回到瑞丰祥钱庄(红八军军部旧址)休息。到了钱庄后,邓小平让谢德成去买烟。谢德成接过钱币,觉得这枚中华民国开国元年纪念币特别好看,就用自己的钱币换下了纪念币。邓小平得知后,微笑着对他说:将来我们也会有开国纪念币!
1949年新中国成立,理想得以实现。谢德成交代儿子梁炳聪,一定要保管好这枚见证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纪念币。2020年3月21日,梁炳聪把这枚珍贵的纪念币无偿赠予广西革命纪念馆收藏。
梁炳聪退休后,经常给广西各党政机关干部、高等院校学生讲课,“我要把红八军的故事讲给后人听,让龙州起义精神、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精神养料带动壮乡发展
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留下的精神养料,穿越百年时空,依然闪耀着时代光芒,引领着壮乡人民铿锵前行。
依托粤东会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百色市总工会从2019年10月起,专门设立了劳模(工匠)讲堂,开展红色传承教育,弘扬百色起义精神,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百色百矿集团有限公司东怀煤矿车工、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雪慧,就是劳模(工匠)讲堂中的一员。1994年,黄雪慧从技工学校毕业来到矿务局,成为一名车工。机床、钻头、车刀、螺纹刀、尖钳、毛刷……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加工零备件。23年如一日,黄雪慧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通过学习知识、专研技术,成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
“作为在这片红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工匠,继承发扬百色起义精神,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黄雪慧说,“我要通过自身努力来感染和鼓舞更多职工,让百色起义精神在这片红土地生根发芽。”
目前,百色市设立劳模(工匠)讲堂205个,讲师团队有500多人,已开展250多场宣讲活动,广泛宣传了劳模先进事迹。市总工会副主席陈朝裕告诉记者:“劳模(工匠)讲堂实现传授劳模工匠经验、技能、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并重,为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工人日报》2021年2月18日03版报道我市工会工作内容。